535
首页 > 课程思政 >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> 正文
课程思政
《蔬菜栽培学各论——根茎类蔬菜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
添加时间:2024-05-17

一、案例基本情况

案例主题:

在园艺(蔬菜)专业《蔬菜栽培学各论》的教学过程中,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,增强学生不忘初心、知农爱农的情怀,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正确人生观。

相关的思政元素:

认真学习,开拓进取,知农爱农,艰苦奋斗,团结农民,服务农民,有担当,有责任,有使命,不贪图享乐,科学精神,科学思维,创新创业思维,实践能力,爱国情怀,社会责任感,人生观,理想信念,价值取向,绿色可持续。

《蔬菜栽培学各论》第六章 根茎类蔬菜 第二节 马铃薯栽培

教学知识目标:使学生了解马铃薯的种类及与栽培有关的生物学特性,掌握马铃薯栽培技术。

教学思政目标:通过介绍王九恩在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案例,培养学生知农爱农、努力创新创业的专业精神,教育学生有责任、有担当、开拓进取、艰苦奋斗的精神。

围绕马铃薯种薯生产及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,引入我校优秀毕业生王九恩先生的案例,培养学生知农爱农、努力创新创业的专业精神,鼓励学生为我国农业、农村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,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,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。

二、案例解析

1、教学思路

1)传统马铃薯种薯与现代马铃薯种薯对比,夯实专业知识。

介绍传统马铃薯种薯与现代马铃薯种薯的差别,通过现代技术提高马铃薯种薯质量,显著增产增收,通过数据对比,让学生认识到现代农业的技术创新对增产增收的巨大贡献,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夯实理论基础。

(2)积极实践,全面提升综合素养。

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验、教学实习,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实践,到相关基地进行实地调研,激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关注国家的现代农业建设。

2、教学设计与实施

(1)教学重点和难点

重点: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种薯退化问题。

难点: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。

(2)教学方法

情境式教学:抛出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,让学生带着问题,针对性、有目的的参与课堂教学。

启发式教学:通过启发式、引导式提问,进行重点、难点解析。

翻转课堂:通过多媒体教学、图文结合、小组讨论等方法,引导学生独立思考,并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(3)教学过程

课前回顾-案例导入-知识讲解-评价小结。

课前回顾:

上节课讲授了萝卜栽培技术,萝卜栽培中容易出现哪些生理病害?如何预防?

案例导入:

马铃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蔬菜种类,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。随着现代科技发展,马铃薯种苗质量提高,使马铃薯产业增产增收,实现了一年两茬和周年供应,这是如何实现的?

提出问题:

现代种薯与传统种薯有何区别,增产效果如何?

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?

根据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,如何进行科学栽培?

学生小组讨论

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、生育周期、种薯退化等,结合生物学特性讨论马铃薯的栽培技术。

设计意图及思政要点

在讲授现代种薯与传统种薯的区别时,向学生强调现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,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、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农业的思政要点。

通过案例,让学生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、我国现代农业的巨大发展,意识到“爱农”初心对于发展农业、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,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。

3、教学效果与评价

加强了学生对于现代农业科技的认知,激励了学生学习理论与参与实践的热情,提高了学生课上、课下对于现代农业的话题度,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到了现代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的建设,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、服务社会的使命,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三、案例反思

创新点:与本章节内容切实相关的名人奋斗史,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度十分紧密。

改进措施:围绕课程内容,积极挖掘更多、更新、结合更紧密的思政案例,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不忘初心、服务社会的使命,将思政案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与教学内容相结合,以达到更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。